新闻资讯

NEWS

罚没数字货币处置:跨国协作机制的技术突破与司法博弈

分享

一、里程碑案件:中美联手的暗海行动范式

华安虚拟货币处置(huaancz.com)报道,2023 暗海行动中,12.3 万枚 BTC(时值 38 亿美元)的处置面临司法管辖权冲突:美方主张服务器所在地管辖,中方则以 78% 受害者在华坚持主权原则。最终通过原子交换技术将资产兑换为离岸人民币,设立中美司法部多签赔偿基金(各持 1 把密钥),由智能合约按国籍比例自动分配,中国受害者获赔 67%,为跨国资产处置提供了技术搭桥 + 制度协商的典范。

二、跨国协作技术栈:从证据互认到跨链处置

1. 司法链互认协议的效率革命
中国司法链将证据哈希值上链后,经新加坡 ACRA 认证转换为符合欧盟 eIDAS 标准的电子证据,使某洗钱案证据传递耗时从 3 个月缩短至 72 小时,实现了不同司法体系下证据效力的跨域认可。

2. 跨链处置工具的集成能力
某跨国处置平台支持 16 条公链资产冻结,配备实时汇率兑换引擎(最大滑点 < 0.5%)及覆盖 23 国格式的多语言司法文书自动生成系统,将技术集成度作为跨国协作的核心竞争力。

三、制裁冲突下的处置智慧:以资产类别转换破局

2024 年某伊朗公司涉案 USDT 处置陷入两难:美国财政部要求冻结,伊朗法院判决返还。最终解决方案将 USDT 兑换为黄金 ETF 份额,通过瑞士中立国清算,各方按比例分得不同资产类别,既规避了制裁政策冲突,又实现了司法判决的实质履行,展现了跨国处置中资产形态转换 + 中立第三方介入的灵活策略。